学界咨政

当前位置 : 

黄山“农田撂荒”如何破解

来源 : 作者:薛 云     浏览次数 : 37657     时间 : 2022-07-05
字号: 打印

黄山市现有农业人口95万人,占户籍总人口比重63.8%,拥有耕地面积102万亩,其中:基本农田84万亩,纳入国家粮食功能区(水稻)面积46.5万亩。本地并非粮食主产区,但是“农田撂荒”现象普遍存在。随着农村人口大量流入临近江、浙、沪等城市,传统农民群体逐渐消没,新一代农民(保留农村户籍的年轻人)逐渐脱离农业耕作,呈现“‘70后’无力种田,‘80后’不想种田,‘90后’不懂种田,‘00后’不问种田”的现象,“农田撂荒”尤其以山区乡镇为多,问题逐渐凸显。

一、导致“农田撂荒”问题的分析

(一)问题的表象——山区不利于机械化耕作。黄山市自古就有“八山半水半分田,一分道路和庄园”之说,全市总面积9807平方千米,其中,耕地面积680平方千米,仅占总面积的6.9%,而山地面积5000平方公里,占总面积的51%,丘陵面积3540平方公里,占总面积的36.1%,且耕地较为零散,千亩以上集中连片的耕地较少,集中在休宁、歙县一带,制约农田机械化、规模化、集中化发展,客观上不具备粮食主产区整片耕作的条件,很难享受像粮食生产大市(县)那样的奖励补贴。此外,山区运输不便,农田打理困难,野猪骚扰破坏频繁,耕作管理存在诸多不利因素。

(二)问题的主因——农村种粮群体减少。本地农村居民一直就有前往江、浙、沪等城市谋生的习惯,农村主要劳动力大量外出,常年留在村中基本为“38 61 99部队”(妇女、儿童、老人)。如,休宁县五城镇月潭村人口3000余人,受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影响,撂荒田逐年增多,全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率达80%以上,目前在家种田的农民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,甚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仍是种田主力,全村水稻种植面积高峰时超过3000亩,目前土地确权的农田面积有2890亩,下辖毕家庄、溪北岭撂荒面积各达到200亩左右,该村撂荒的面积加起来超过1000亩,占到农田面积的35%。

(三)问题的根源——农民种粮不划算。粮食价格上不去,种粮成本下不来,一亩地辛苦耕作一季比不上外出打工一个月。可以算笔账,一亩水稻最低成本:种子90元、化肥200元、农药45元、耕地200元、抛秧覆膜30元、收割100元、晒谷50元、人工加上其他300元,总成本约为1015元。按照目前全市水稻平均亩产850斤、2021年政府保护收购价128元/百斤计算,每亩水稻的平均收入为1088元。收入扣除支出,辛苦一季种一亩水稻净利润约为70元。而在本地市区、县区做零工收入最低可达到100元-200元/天,工厂技术工最少可达到200-300元/天,在江、浙、沪等地打工平均可达到300-500元/天,最高可达到800-1000元/天及以上。由此显然看出,本地农民种粮一点都不划算,种粮的积极性必然不高。

二、如何破解“农田撂荒”

解决本地农田撂荒需要立足山多田少、耕地零散、农作物品类繁多的实际,结合“乡村振兴”战略,以机制为保障,以人才为重点,以增收为根本,强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,努力做到“规模种、能人种、科技种、融合种、效益种”。

(一)因地适宜,推动荒地反耕。对本地撂荒农田进行系统梳理,结合撂荒原因做好分类,根据撂荒位置和可利用程度做好具体对策,大力推广土地托管、代耕代种、联耕联种等模式。因劳动力外出导致撂荒的耕地,可促进土地流转管理,加强联产承包,推进规模经营;季节性撂荒的耕地,要着力提高利用率,可根据茬口实际种植杂粮、蔬菜等短季作物;质量差导致撂荒的耕地,要结合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,逐步恢复撂荒地地力和产出水平,尽可能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。总之,要做到应种尽种、能种尽种,宜粮则粮、宜特则特。

(二)因才施策,培育新兴主体。总书记指出: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,说到底,关键在人。”解决农田撂荒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人留住,要把培育农业新兴主体融入到乡村振兴建设中去。现阶段,要着力发展山区现代生态农业,加快推动发展家庭农场、农民合作社、农业企业等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,为新兴农业人力人才的留住和培养提供新鲜土壤;引导高效毕业生、外出务工人员回归本土,通过新型农民技术培训,形成一批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骨干力量,造就一批懂爱农业、懂技术、善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,为解决农田撂荒注入新鲜血液。

(三)因势利导,促进农民增收。解决农田撂荒的根本就是要把农村土地“种出效益,种出财富”。要加快形成 “产供销”一体的农业产业链条,培育农业龙头企业,形成农业特色产业园,把本地农产品作为“基础供给端”融合进去,通过发展订单农业、股份合作等形式,密切市场经营主体和农户之间的联系,组织实施农超对接、连锁配送等销售模式,确保农产品不愁销路,售价有保障,带动农民增收。政府要坚持多予、少取、放活的方针,形成更加规范的资金投入机制和奖补政策,加大水稻播种机、高效插秧机等农机购置补贴力度,特别是要加大对农业生产大户的扶持和奖励,全力保障农民利益。

 

(作者系国家统计局黄山调查队价格调查科科员。)

未经作者允许,不得转载


联系我们

版权所有:黄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地址:安徽省黄山市滨江东路7-7号7楼 邮编:244000
电话:0559-2355439 传真:0559-2355856
皖ICP备19017007号-1
技术支持:黄山智慧城市科技

关注我们

扫码关注
微信公众号

地址:安徽省黄山市滨江东路7-7号7楼 邮编:244000
Copyright © 2021 黄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皖ICP备19017007号-1 技术支持:黄山智慧城市科技